关于烟行

当前位置: 首页 > 关于烟行 > 消费者权益保护
消保风险提示---警惕非法代理维权

副标题:

发布时间:2023-09-21

  你接到过可提供“代理维权”、“征信修复”专业服务的电话吗?

  近年来,一些非法组织或个人打着为消费者维权的旗号,推出“代理投诉”“代理退保”等所谓“代理维权”服务,自称“维权专家”,名为代理维权,实则诱骗消费者、牟取非法利益,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扰乱金融市场正常秩序。  

  唐某因失业没有收入导致无法正常还款,在某社交平台看到一则“代理投诉”的视频宣传广告。唐某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进行了咨询。不久,“工作人员”便私信唐某,在了解基本情况后,“工作人员“告知可代理唐某与金融机构进行协商,计划与金融机构沟通延期还款,并免除期间所有息费。同时,“工作人员”要求唐某在维权过程中不要出面,也不要接听金融机构的任何电话,并向唐某索取了3000元的投诉代理费。唐某根据“工作人员”的指导,提供了身份证、银行卡号等个人信息,并签订了代理协议。在唐某等待的过程中,始终按照“工作人员”指导拒接银行电话,直到收到法院传票时,唐某才意识到事态发展的严重性。此时,唐某再向“工作人员”请教对策时,才发现所有联系方式均已显示为空号,之前看到的视频也因违规被下架禁播。

  寻求所谓的“代理维权中介”往往会给自己带来三方面较大风险隐患。

  第一,消费者寻找中介的行为,存在其个人隐私信息被非法中介恶意泄露的风险。中介往往会以方便跟金融机构打交道为由,索取消费者的重要隐私信息,消费者的隐私信息落到中介手上后,就完全失控了。

  第二,中介通过各种理由和借口恶意敛财,会给消费者带来更大的经济压力。中介招揽“代理投诉”的生意,最终目的是为了钱财。因此,各种收取消费者费用的套路就出现了,比如咨询费、查询费、交通费等等,各种借口层出不穷。

  第三,中介会恶意阻断消费者与金融机构之间正常的沟通渠道,导致消费者的需求不能得到有效沟通。正常情况下,消费者可以随时通过金融机构提供的各类渠道,与金融机构取得联系,消费者和金融机构之间的沟通也会因为面对面的方式而产生比较高效的结果。但如果客户寻找了中介,中介就会在当中阻断客户与金融机构之间的沟通路径。

  在此提醒广大消费者,每家金融机构都设有专门的消费者沟通部门或者渠道,可根据客户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沟通和协商,如果遇到问题想进一步沟通解决,一定要与金融机构直接取得联系,双方有效沟通最为妥当。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324号  © 烟台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鲁ICP备05037140号-1